|
本帖最后由 快乐小胖墩 于 2011-11-14 22:22 编辑
人过而立之年,终日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,于各个不同的城市之间来回辗转。偶得空闲,念及家人,匆匆赶至家中,看望年迈的父母。
家乡的很多东西都没有大的变化,一切看来仍是那么的熟悉、亲切,院坝之中仍旧有那么一群嬉戏的孩童,但已不再是当年那些熟悉的面孔,时过境迁,想是他们中已有成家立业者,也有为了谋求生计,在外四处漂泊打拼的。只有隔壁张婆家的大黑蹲在墙角,见有生人来到,禁不住一阵狂叫,而等我走近之后尽然又突然收住叫声,向我摇起尾巴来,想是多年不见,起初它并未识得是当年的熟识之人,而后可能又从气味上嗅出了端倪,连忙向我摇着尾巴......
家中没有什么变化,只是多年不见的父母,脸上已经布满了褶皱,满是岁月的痕迹。见我回来,他们笑得合不拢嘴,赶忙放下手中的活儿,忙着要去宰了那养了多年的老鸭,嘴上说着是鸭老了不下蛋了,留着浪费粮食。
看着他们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,明显的比以前更加清瘦了,父亲的背更驼了。想要过去帮把手,他们却极力阻拦,说是我刚回来一路上累了,让我在一旁歇着。
饭间父亲不断的问我在外的生活,我都是不住的点头说,很好很好。但其实此刻在心里,又泛起了别样的滋味,无以言表,想到了清末诗人--蒋士铨的那首《岁暮到家》:
爱子心无尽,
归家喜及辰;
寒衣针线密,
家信墨痕新;
见面怜清瘦,
呼儿问苦辛;
低徊愧人子,
不敢叹风尘。
我想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情景,正是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在归家后,在自己的亲人问及在外生活之时,最能表达当时心境的一首诗。此情此景,唯有强忍在外漂泊多年的辛酸之泪,强作欢颜。
饭后,他们不断的说着在我离家之后,家乡发生的变化,有喜有忧。从他们的述说中,我知道了家乡很多的人都在岁月的变迁中故去,不由生发了很多的感慨:想及自己为生计而常年在外,无暇照顾年迈的父母,虽然他们都说这些年他们过得很好,身体健康,吃穿不愁,又有我每月寄回家的钱,很是够用,让我一人在外安心工作,早日成家。但是我总是觉得我还欠他们一些什么,无关钱物。
在家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,在我离家的那天,他们又早早的把我送到了车站,还塞给我不少东西,我推说不要,但他们仍旧坚持,说是这是家里的东西,在外面难以买到,我终于还是拗不过,收下了,拿在手里,感觉沉甸甸的。一路上他们不断的叮嘱我要注意这,要注意那,我仍是不住的点头。现在他们的每次唠叨,对我来说都显得格外的珍贵,因为我不知道自己以后还有多少次听他们唠叨的机会。
车开后,他们仍然伫立在原来的地方,朝我离去的方向注视着,一边挥着手,嘴里好像还在喊着些什么,但我已经听不清了。最终,他们的身影在我的视线中模糊了,不知是因为车已驶远,还是因为眼中噙着泪水。
(偷偷说明下,文中年龄素虚构) 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|